2025年4月23日,波兰航空工业迎来历史性突破——首架本土组装的AW149多用途直升机顺利完成设计构型符合性测试飞行,标志着该国航空制造能力正式迈入重型军用直升机自主生产时代。这架编号PT-1的原型机于同年2月26日被曝进入测试准备阶段,短短两月间便跨越关键节点,为波兰陆军32架订单的交付计划注入强心剂。在俄乌冲突持续发酵的背景下配资公司官网网站,这款波兰航空工业公司斯维德尼克工厂(PZL-Świdnik)打造的"空中骡马",正成为北约东翼防御体系升级的重要拼图。
AW149项目的成功源于意波两国的深度技术联姻。作为意大利莱昂纳多直升机公司的波兰分支,斯维德尼克工厂通过价值17.6亿欧元的军购合同(2022年7月签署),实现了从"许可证组装"到"全流程国产"的跨越。莱昂纳多总经理在首飞仪式上坦言:"意波团队的高效协作与供应链整合,使训练计划得以如期启动。这种模式或将复制到波兰军方后续直升机采购中。" 而斯维德尼克总裁更豪迈宣告:"今日仅是起点!我们已具备生产、试飞、维保及深度升级的全周期能力。"
展开剩余66%国产化进程背后藏着精密的技术转移路线图。早在2023年首架意大利产AW149交付波兰时,斯维德尼克工程师便全程参与装配,为本土化铺路。至2024年6月,总投资超3亿兹罗提的现代化生产线正式启用,包含总装线、测试台及特种设备集成区,年产能达10架。按计划,32架订单将于2029年前全部交付,而生产线预留的扩展潜力可随时应对追加订单——此举被防务专家解读为应对东欧安全危机的未雨绸缪。
作为8.6吨级的战术多面手,波兰版AW149堪称"武装到牙齿"的战场利器。其搭载的两台通用电气CT7-2E1涡轴发动机,赋予其310公里/小时的极速与1000公里作战半径;模块化设计支持2人标准机组或1人应急操作,19人运输能力超越主流中型直升机。波兰军方定制版本更集成三大杀招:光电观察塔实现昼夜全域感知,舱门机枪与70毫米火箭巢构成火力网,"海盗"反坦克导弹则使其实施精确打击。多层自卫系统如同为机组披上"电子铠甲"。
地缘政治阴影下的此次突破,彰显波兰国防自主的坚定决心。当俄制米系列直升机逐步退役,AW149将与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形成高低搭配,全面替换老旧机队。斯维德尼克工厂的进阶意义不止于装备更新——它使波兰成为中东欧唯一具备重型军用直升机全链条生产能力国家,其建立的维修保障中心更将辐射北约东翼诸国。正如华沙防务研究所报告所述:"AW149生产线是波兰献给北约的投名状,更是挣脱装备依附的关键钥匙。"
发布于:广东省天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